核工青春13載_作者:陳俊丞(NE96)
13years in NE(核工青春13載)
陳俊丞 核子工程學系1996大學畢業,1998年碩士畢業,2005年博士畢業
2014年3月18日晚上10點,我在距紐約市45分鐘車程的一座質子治療中心裡值班。我可以輕易從電腦螢幕裡得知各治療室的治療進度,靠的是即時的中子監測系統。正如同許榮鈞學長(NE91)與江祥輝教授(NE69)于2003年發表於保健物理雜誌的封面故事般,利用網路與偵檢器即時監控大型加速器的廠界輻射。
回想1992年春天,高中迴廊裡貼著一張清華大學核工營的招生海報。只因照片[1]裡學姐甜美的笑容,從此展開了我與核工系的不解之緣。同年夏天,核工營結業後的一個月,我在核工系榜單上看到自己的名字。1996年與1998年的夏天,歷史三度重演。我迄今40年的人生,最美的13年青春都給了核工。
所以,核工系13年來,可以學到什麼?
首先,核工營的籌辦可以促進大三學長與大一學妹的互動,高中生則交由系上教授傳授專業知識。女朋友要帶到光明頂或成功湖,千萬不要去梅園(沒緣)。腳踏車不踩剎車,位能轉換成動能可以從核工館滑到大門口。梅亭翹翹板跳一下當一科是事實,與老師的教學品質無關,更遑論我的向來積極的學習態度。夏天晚上實驗室裡開著冷氣睡覺,偶而起來作作研究。大一程式語言永遠正牌教授教得比較好,博班學長只是長得帥氣,講話風趣而已。
其實,核工系13年來,我到底學到了什麼?
我學到了跨領域的知識,從熱流到輻射度量,這世界上沒人這樣教過。我從江祥輝老師身上學到了穩健踏實的學習態度。博士念了七年,看到老師對學問的熱忱與對學生锲而不舍(氣而不捨)的精神。我更學到的寬闊的世界觀。1997年,那是一個限制役男出國的年代。在江老師鼓勵下,我們行文教育部,專案批准赴日參加學術會議。博士畢業前我出國五次,從日本,美國,義大利到葡萄牙,增廣了見聞也認識了貴人。李宗其教授(NE85)把我從輻射屏蔽帶到醫學物理,在水泥牆中的輻射遷移情形變成了在水中的劑量分布。徐椿壽教授(NE69)把我從台灣帶到美國,土博士終於有了在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機會。當然,唯有江老師與許榮鈞學長當年的鞭策,才讓我有今天在此大放厥詞的機會。
2014年的今天晚上,接到母系50周年的邀稿電郵。離開學校近十年,核工舊館401室裏裡的往事歷歷在目。傳說中401室曾是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籌備處。因地利之便,401室總是賓客雲集,好不熱鬧。401室裡總有最好的軟硬體,除24小時提供冷飲、咖啡、茶和點心外,大量的影音收藏更是令人嘆為觀止。1994年,401室擁有全系第一顆英代爾奔騰75MHz處理器,遂成為全系電腦連線遊戲的中樞,蒙地卡羅計算機程式多於魔獸爭霸的背景執行。1996年我進入梁正宏老師(NE80)離子佈值實驗室,後因在連線遊戲的特殊表現,受學長青睞而易幟輻射屏蔽實驗室。1998年全室成員攀登玉山量測宇宙射線中子,身為學弟的我全力以赴,在上百公斤的設備裡選擇背負最最重要之鍵盤與滑鼠。2000年我情海生變,實驗室學長竟同舟共濟,同年聖誕節與女友分手。2004年,我與學長發現了棲身於實驗室中的蝙蝠(福),終於相繼畢業。該蝙蝠不久後仙逝,自然脫水成為標本,現仍存放於401室中。
2011年底我應徵現在的工作,這裡是一棟造價50億新台幣的質子治療中心。當主管驕傲的展示即時中子監測系統時,我笑著跟他說,十年前就在清華實驗室見過了。他接著問台大跟清華哪個好,我說:台大排名第一,清華是台灣最好(NTU is No. 1, but NTHU is the best)。
敬祝清華核工,生日快樂。
[1]1992年核工營招生海報照片現正張貼於懷舊照片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