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善列印 - 大學部「專業工程選修」修課規定(105至107學年度適用) -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

大學部「專業工程選修」修課規定(105至107學年度適用)

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大學部「專業工程選修」修課規定

1.      本系要求大學部學生在「專業工程選修」部分,至少需修畢所規劃課程30學分(含)以上,方能畢業。

2.      「專業工程選修」課程分成兩部分(請參見規定後之課程列表)。第一部分為「學術專長」,規劃有四項專長: 1.電子、 2.材料、 3.熱流、 4.應用物理。學生需選擇其中之一,修畢該項專長所列之必選修課程。

3.      「專業工程選修」的第二部分為「應用領域」,規劃有四個領域: A.太陽能與氫能、 B.核能、 C.奈微系統、 D.光電工程。學生亦需選定一個領域 (其中甲組學生只能選擇A或B項領域,乙組學生只能選擇C或D項領域),選修該項領域所建議的若干課程,以滿足「專業工程選修」至少30學分的要求 (「學術專長」與「應用領域」兩部分學分數,合併計算)。

4.      學生在「應用領域」部分可以有限制的跨項目修課。規定如下:學生至少需要修畢自選定「應用領域」中之課程9學分,其餘課程則可以選修其他「學術專長」或「應用領域」之科目。

5.      為鼓勵專業學習,甲組學生若完成A及B項領域內的任15學分課程(但需符合A或B項的必選要求),則可以向系上申請“完成低碳綠能系統課程”證明。乙組學生若完成C及D項領域內的任15學分課程,則可向系上申請“完成工程物理組課程”證明。

其他注意事項:

  1. 學生若選修外系課程,只要課程名稱與表列在「學術專長」或「應用領域」的課程名稱相同者,即可抵免該選修科目。
  2. 若選修未列在「應用領域」內之課程,而需抵免「專業工程選修」學分,則必須填寫申請表,送課程委員會審查。
  3. 各專業應用領域之修課順序與修課組合,可參閱系網頁說明
  4. 學生轉組規定請參考“工科系大學部學生轉組辦法”。
  5. 大學部學生選修研究所課程,超過工科系畢業最低學分要求的部分,可於將來抵免碩士班學分至多16 學分。

第一部分「學術專長」:

1.電子

2.材料

3.熱流

4.應用物理

電子學二(3)

電子學實驗二(2)

電子學三(3)

訊號與系統(3)

偏微與複變(3)*

機率與統計(3)*

(*二擇一)

 共計14學分

材料科學導論二(3)*

材料物理性質(3)*

材料熱力學(3)

物理冶金一(3)

物理冶金二(3)

固態物理導論一(3)

(*二擇一)

 共計15學分

工程熱力學(3)

材料力學(3)

流體力學一(3)

偏微與複變(3)

熱傳學(3)

 

 

 共計15學分

電磁學一(3)

電磁學二(3)

偏微與複變(3)

近代物理實驗(2)

近代物理二(3)*

固態物理導論一(3)*

(*二擇一)

 共計14學分

課程名稱後括號內數字為學分數。

 

第二部分「應用領域」(異動課程以橘色字標示):

 

組別 甲組(低碳綠能系統組) 乙組(工程物理組)
應用
領域

A.  太陽能與氫能

B.  核能

C.  奈微系統

D.  光電工程

大一

能源與環境概論(2) [必選]

能源與環境概論(2) [必選]

核工導論(3)

工程圖學(2) 

 

大二

工程化學概論(3)

核工原理(3) [必選]

邏輯設計(3)

生命科學導論(3)

 

大三

太陽能電池原理(3)
[與“燃料電池原理與應用”必須二選一]

控制系統(3)

熱流學實驗(2)

量測系統實驗(2)

數值分析二(3)

氫能科技導論(3)

核能安全(3)

輻射安全(3)

控制系統(3)

熱流學實驗(2)

量測系統實驗(2)

數值分析二(3)

奈微米系統工程原理(3)

量測系統實驗(2)

控制系統(3)

固態電子元件導論(3)

平面顯示器概論(3)

積體電路設計導論(3)

數值分析二(3)

流體力學二(3)

平面顯示器概論(3)

固態電子元件導論(3)

太陽能電池原理(3)

數值分析二(3)

大四

燃料電池原理與應用(3)
[與“太陽能電池原理”必須二選一]

輻射度量(3)

太陽光電創意專題實作(1)

電化學原理(3)

綠色能源(2)

核能系統(3)

輻射度量(3)

核輻射度量實驗(2)

反應器分析(3)

系統可靠度分析(3)

材料機械性質(3)

腐蝕工程(3)

半導體製程(3)

積體電路分析與設計(3)

微系統製造與實驗(2)

薄膜工程導論(3)

奈微機電系統整合與實作專題(3)

真空技術(3)

量子力學導論(3)

固態物理導論二(3)

輻射度量(3)

半導體製程(3)

真空技術(3)

研究所

工程電化學(3)

先進太陽能電池(3)

低碳能源系統(3)

核能結構材料(3)

遷移計算與醫學物理(3)

低碳能源系統(3)

放射廢料工程(3)

反應器工程(3)

生化分析與實驗(3)

高等物理冶金(3)

半導體元件物理(3)

微系統設計(3)

分子動力學模擬(3)

電漿物理一(3)

電漿工程應用(3)

電漿實驗與實驗設計方法(3)

微波工程(3)

同步輻射與中子束應用(3)

應用光學(3)

分子動力學模擬(3)

軟物質科學導論(3)

 

 

課程名稱後括號內數字為學分數。